周热门
综合实践
窑湾古镇的乡土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总结
作者:臧雨薇来源:新沂市王楼初级中学发布时间:2025-03-20浏览:217
文章摘要:窑湾古镇的乡土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总结
窑湾古镇的乡土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总结
一、古镇的运河基因与乡土记忆
窑湾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与沂河交汇处,因河岸拐弯处多砖窑而得名。这里曾是明清时期漕运枢纽,商贸繁荣时“帆樯如林接云天,夜火连街客不眠”。如今青石板路与古建筑仍见证着运河经济的历史印记,例如“赵信隆酱园”完整保留了清代酱油酿造工艺,其甜油曾沿运河销往苏杭。
古镇地名更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:如陆口村因水路要冲得名,桑庄源自明代桑蚕产业,臧圩村纪念抗英名将臧纡青家族屯田历史,这些名称串联起窑湾人依水而居、商贸兴家的奋斗故事。
二、红色血脉中的家国情怀
窑湾不仅是商贸名镇,更是红色精神传承地。1928年邳东区委在王守宽家成立,成为宿北地区首个党支部,他们创办夜校、带领穷苦百姓抗争。抗日战争期间,百姓为军队缝制军衣、传递情报,学校师生排演《黄河大合唱》唤醒民众。淮海战役中,窑湾全歼国民党63军的战斗被载入史册,《亮剑》也重现了这一壮举。
今年寒假,我们参观了窑湾战役纪念馆,触摸战壕遗址时仿佛听到冲锋号角,感受地下党开会的紧张氛围。
三、文化传承的行动感悟
在诗词研学中,我们重走了文人笔下“渔灯明灭映波心”的运河堤岸,仿写《窑湾怀古》时,我想到匠人守护酱园技艺的坚持,以及臧纡青“誓扫夷氛靖海天”的豪情。这次研究让我明白:古镇的价值不仅在于青砖黛瓦,更在于每一处地名、每一首民谣中流淌的文化基因。
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倡议:
1.开发”地名密码“小程序,扫描村牌即可查看村名的由来及历史故事;
2.将《窑湾竹枝词》改编为校园音乐课音乐;
3.成立“红领巾宣讲团”,为游客讲述古镇的运河与革命故事。
作者:臧雨薇
指导老师:张鹏举、马将
责任编辑:张鹏举、马将
评论
更多>
暂无评论